咨询师的流派是什么呢?

文丨来源:圣安米悦心理 作者:Anmi

1、精神分析

 

精神分析理论,是弗洛伊德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创立。主要代表人物有荣格、克莱因、温尼科特、科胡特、比昂与拉康等。
 

大众熟知的“恋母情结”和“恋父情结”,以及释梦技术,源自于精神分析理论。
 

精神分析的重点在于,它们强调除了人格中的遗传因素,个体的早期经历(往往指婴幼儿及童年经历)决定着人格的发展形成;人类行为、经验、以及认知受到内在驱力的左右;这些驱力的大部分都是无意识的;咨询师试图将访客的驱力带入意识中的努力会遭遇阻抗,这些阻抗会以防御机制的方式出现;意识和无意识之间的冲突导致了心理问题。
 

主要的技术有澄清、抱持、解释、梦的分析、自由联想、对阻抗和移情的分析等,帮助来访者了解他们的无意识冲突以及个人成长各个阶段可能的缺陷,引起内省、领悟和自我对新经验的最终接纳,帮助来访者更自由更有意识地生活。
 

主要理论流派为经典精神分析、自我心理学、客体关系及自体心理学,拉康精神分析以及荣格分析心理学。根据对来访者心理动力的评估,咨询在支持性和领悟性两端占有不同比重,咨询关系及情感联结在咨询中处于核心位置。
 

2、心理动力学

 

心理动力学干预又称精神分析式心理干预。理论背景与精神分析相同。它每周1-2次的面对面会谈,和精神分析的区别在于会谈频率、所应用的技术、目标等方面有差别。
 

Nancy McWilliams(南希·威廉姆斯)在书中写到,心理动力学干预有以下特征:
 

1)聚焦于情感和情绪表达;
 

2)探索来访者努力避免的某些特定话题或介入那些阻滞干预进程的活动(比如与阻抗工作);
 

3)识别来访者行动、思维、情感、体验与关系(客体关系)中的模式;
 

4)强调过去的体验;
 

5)关注人际间体验;
 

6)强调干预关系(移情和工作联盟);
 

7)探索愿望、梦与幻想(内心动力)。
 

3、认知行为

 

认知行为干预主要代表人物贝克(A·T·Beck)、埃利斯(Ellis)。
 

贝克认为,适应不良的行为与情绪,都源于适应不良的认知,也就是说,人的情绪来自人对所遭遇的事情的信念、评价、解释或哲学观点,而非来自事情本身。
 

认知行为干预强调思维、决策、疑问、行动和再决策的过程,认为错误的思维导致情绪行为混乱,个人的信念体系是问题的主要原因,内部对话在人的行为上扮演重要角色。
 

咨询师帮助来访者找出不合理信念及非适应性思维过程,找出并改变僵化的信念及自动思维,或许也提供可替代的生活准则。来访者获得对自己问题的内省,需要积极练习(如咨询外的作业)对自我挫败的思维和行动进行改变。
 

例如,一个人一直“认为”自己表现得不够好,连自己的父母也不喜欢他,因此,做什么事都没有信心,很自卑,心情也很不好。咨询的策略,便在于帮助他重新构建认知结构,重新评价自己,重建对自己的信心,更改认为自己“不好”的认知。
 

认知行为干预广泛应用于忧虑、压力管理、技能训练等。作为干预的分类,这里包含了认知干预及理性情绪干预等。
 

4、人本主义

 

人本主义又被称作“第三势力”,代表人物为马斯洛和卡尔·罗杰斯等。人本主义干预由卡尔·罗杰斯创始。
 

马斯洛的主要观点:对人类的基本需要进行了研究和分类,将之与动物的本能加以区别,提出人的需要是分层次发展的;他按照追求目标和满足对象的不同把人的各种需要从低到高安排在一个层次序列的系统中,最低级的需要是生理的需要,这是人所感到要优先满足的需要。
 

罗杰斯的主要观点:在心理干预实践和心理学理论研究中发展出人格的“自我理论”。人类有一种天生的“自我实现”的动机,即一个人发展、扩充和成熟的趋力,它是一个人最大限度地实现自身各种潜能的趋向。
 

人本主义干预提供一个安全有利于来访者自我探索的氛围,使他们能够认识到成长的障碍,帮助人发现自己潜在的能力,体验到以前所否认或歪曲的有关自我的某些方面。帮助来访者更开放,对自己更信任,将成长看作一个过程,增强主动性和活力。干预技术包括积极倾听,对情感的反应和澄清,和咨询师的在场性等等。
 

相比其他干预方法,人本主义更强调咨询师的态度和状态,而不是技术。来访者通过在咨询关系中体验到咨询师的真实性、共情、尊重在咨询中开放自己的体验,并将新的体验迁移到其他关系中。焦点在当前时刻、体验和表达情感。
 

5、存在主义

 

一些心理学家认为存在主义属于人本主义,也有一些心理学家将存在主义单独划分出来。
 

存在主义干预的关注点在人类的生存状态,包括自我认知能力,决定自己的命运的自由选择、独处和与他人联结、责任、忧虑、寻找意义、面对孤独和死亡的现实。
 

该方法认为个人发展基于每个人的独特存在,强调行动前的自我觉悟,从而帮助人们意识到自己对责任和自由和逃避,并面对现实。存在主义的咨询关系以此时此地为基础,强调来访者与咨询师关系的现实性。咨询师准确捕捉来访者在当前的状态,与来访者建立个人的真实的咨询关系。
 

也有存在主义咨询师认为存在主义并不是一个单独的流派,所有心理干预都有共通的存在层面议题。代表人物有罗洛·梅,布根塔尔与欧文·亚龙。
 

6、完形干预(格式塔干预)

 

完形干预(gestalt therapy)由弗雷里克·S·皮尔斯博士创立的,又称为格式塔干预,是自己对自己问题的觉察、体会和醒悟,是一种修心养性的自我干预方法。
 

该方法主要是帮助来访者获得当前时刻的体验,扩展决策能力。目标在于整合而不在分析,放开感受并让来访者接触当前体验,强调我-你关系和咨询师关注的质量,使人积极面对生活。
 

完形干预认为,人都有能力处理好自己的事情,心理咨询的中心任务是帮助求助者充分认识到自我在现实中的存在和感受;人应该将精神集中在当前的生活与感受中,而不要对过去的事情念念不忘,人的许多忧虑就是产生于不能正确对待以往生活向当前生活的过渡;健康成长的一个重要手段,就是帮助他完成内心中的那些未完成情结,这通常是指个人因以往生活中的某些心灵创伤和刺激经历所留下的不良情绪体验。
 

完型干预认为过去未完成的事情妨碍个人当前功能,咨询师倾向于不为来访者做解释,而是帮助他们寻找一种方法做出属于自己的解释并完成那些未完成的事。该方法要求当事人将其有关的过去与可能的未来带入此刻,然后直接去体验它们。由此可见,完形干预法是生动、活泼的,它能实际的增进人们的直接体验,而非仅抽象的谈论情境。同时,该方法是体验性的,当事人必须去摄取与咨询师交互作用时的情感、思维与行为。完形干预法的功效取决于当事人在干预过程中愿意坦露自己的意愿有多少。若有效果,即是源自于两人愿意坦诚接触,而非由于咨询师所使用的技术或所作的一些合理解释。
 

完型干预设计了很多实验以增强体验并整合冲突的情感,也可以共同对话并创造新的实验。完型干预应用于危机干预,各种身心障碍,行为问题与教学,心理健康从业者的觉醒训练等。代表人物为皮尔斯。
 

7、超个人心理

 

超个人心理是在现代心理学框架下整合个人体验中的灵性和超越部分的学派。
 

“超个人”从定义上是指个人的自我和自我同一性扩展到个体之外的更广阔空间,涵盖人类、生命、精神及宇宙,也被定义为超越传统的个人层面之上的发展阶段。超个人心理学考虑的问题有灵性的发展、超越自我、高峰体验、神秘体验、灵性危机、灵性演变、宗教转化、意识转变状态及其他不寻常的生命扩展体验。该学科尝试在现代心理学理论之上整合灵性体验,并构想出涵盖这些体验的新理论。
 

8、艺术干预

 

跟以语言为主要媒介的心理干预不同,艺术干预主要是以提供艺术素材、活动经验等作为干预的方式,包括音乐、绘画、舞蹈和心理剧等等。
 

艺术干预具有两种取向,一种为心理分析导向的艺术干预模式。此模式中,艺术成为非语言的沟通媒介,配合当事人对其创作的一些联想和诠释来缓解痛苦、处理压力或创伤体验等。
 

另一种取向则倾向于艺术本质,通过艺术创作,缓和情感上的冲突,提高当事人对事物的洞察力或达到净化情绪的效果。
 

9、沙盘游戏

 

借助沙盘、玩偶等工具,通过游戏的方式,来帮助来访者处理心理问题。
 

10、家庭干预

 

家庭咨询关注点在家庭中的言语和非言语交流方式以及人际关系问题在代际间的传递。心理问题被看作是成员间沟通方式的一部分。
 

家庭咨询认为当前比探讨过去的体验更重要,帮助家庭成员认识到无效的人际关系模式,建立新的交往方式以减少痛苦。有些方法强调咨询师的角色,有些强调咨询师参与家庭咨询过程中此时此地发生的事。家庭咨询的技术可以是体验性的、领悟性的或认知行为取向的,多数强调较短时间产生改变,会使用家谱图,重建家庭结构及划定界限等技术。应用于婚姻问题、成员间交流问题,家庭中的危机及增强家庭功能等。代表人物有米纽庆等。
 

11、团体咨询

 

一般是由1~2名咨询师主持,咨询对象可由8~15名具有相同或不同问题的成员组成。咨询以聚会的方式出现,可每周1次,每次时间1.5~2小时,咨询次数可视求助者的具体问题和具体情况而定。
 

在咨询期间,团体成员就大家所共同关心的问题进行讨论,观察和分析有关自己和他人的心理与行为反应、情感体验和人际关系,从而使自己的行为得以改善。
 

主要特色在于随着时间的进展,团体成员自然形成一种亲近、合作、相互帮助、相互支持的团体关系和气氛。这种关系为每一位求助者都提供了一种与团体其他成员相互作用的机会,使他们尝试以另一种角度来面对生活,通过观察分析别人的问题而对自己的问题有更深刻的认识,并在别人的帮助下解决自己的问题。

 

©文章转载/侵权,请联系邮箱:3539693611@qq.com